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,计算机技术,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,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,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,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,机电结合,软硬件结合。扬州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在电气自动化控制、计算机应用技术、电力电子电能变换、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、太阳能光伏技术等宽广领域能够从事工程设计、系统运行、科学研究、技术开发、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。毕业生既具有电气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,又有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专业面宽,适应性强,具备解决既有强电又有弱电的宽口径专业问题的能力。强电与弱电结合、电气与电子并重、电力电子与信息电子相融、软件与硬件兼备,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宽口径专业。本专业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育并重同时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,强调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间的有效互动,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的提升。
本专业依托扬州大学电气工程系,拥有电机与电器、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拥有省级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设有扬州大学电气工程研究所、扬大-扬州半导体照明与光伏太阳能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、扬州大学太阳能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、扬州大学光伏太阳能应用研究所等4个校级科研机构。现有教师28人,其中教授5人、副教授16人、讲师7人。
本专业坚持特色研究方向,在电力电子变换与节能应用、新能源发电及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、测控装置与智能化系统等研究领域科研实力显著增强,一些科研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。特别是近几年来,本专业顺应国家能源技术发展战略,承担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10余项科研课题,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,市级及其他奖励10多项,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,出版专著教材6部,申请专利14项。
人才培养特色:
①总体培养四结合:强电为主、强弱电结合、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、软件与硬件相结合、元件与系统相结合。所培养的学生系统观念强,基础知识宽厚,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。
②基础实验五步走:专业基础实验教学采用新的教学模式,即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设置实验课程和实验内容。将专业基础实验分为由初级到高级五个训练平台,使学生受到电子工程实践、电工电子测量与实验技术、电子线路设计和CPLD及电子CAD技术、单片机应用综合技术、电子线路综合设计等一系列的综合型、设计型训练。
③专业实验重能力:新模式的专业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、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。将专业实验按照能力培养目的分为课程实验(如电机实验、微型计算机技术实验、电力电子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等)和独立开设的专业综合实验(过程控制与装置综合实验、DCS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、光电检测实验、风能与动力工程、太阳能发电等)。
④知识视野跟前沿:开设反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科技前沿新技术、新设备、新机制的特色选修课,以及交叉学科概论选修课,以开阔学生的视野,了解当今科技前沿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。